基于战略控制的内部控制模式(实用3篇)

| 我的文库

关键词:战略控制,战略控制系统,内部控制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企业风险治理关注的焦点之一。从内部控制的自身发展来看,其经历了内部约束、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风险治理整体框架五个阶段。

进入21世纪,贸易环境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风险成为公司治理、治理及内部控制要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影响战略的核心因素。从2001年开始,美国的COSO委员会着手企业风险治理框架(以下简称ERM)的研究,2004年正式对外公布ERM框架。ERM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包含在ERM中一体化的部分,ERM扩大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范围,以建立一个对风险更加关注的更强大的概念体系。ERM代表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发展。

然而,考察现代企业不难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并没有阻挡一些企业连续亏损,甚至破产。究其原因,除了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之外,不能存在过分夸大细节或流程的控制以及内部控制硬化。为此,目前的内部控制系统要求企业从重视细节和流程控制,转向重视企业战略风险控制。在设计、实施以及评价内部控制时,均应从战略风险的角度出发,考虑内部控制以及控制的效率。

战略控制及战略控制系统模型

战略控制系统的本质不仅在于确保战略按预期进行,还应关注治理企业所面临的战略风险,避免其对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实际上,许多周详制定、充分论证甚至科学的战略最终却失败了,部分原因是战略的沟通与执行。即未能充分理解战略的意图,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战略失控,即企业员工未能执行战略,或者企业偏离了战略发展方向而未能及时纠正,或者由于环境的动态变化或不确定*导致企业战略过时。这些战略风险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化解,最终将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战略控制系统并确保其运行,以控制企业所面临的战略风险(见图1)。

根据治理大师明茨伯格的观点,战略不仅是一种计划,也可以是一种行动方式,但它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企业内部通过探索自然而生的。前者通常称为预期战略(Expected Strategy),是指治理者根据竞争态势和现有资源能力的分析,确立长期目标、策划行动方案并分配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目标。这种制定战略的方式遵循“自上而下”的方式,治理者确定的战略在组织内部纵向传达。后者一般称为应急战略(Emergent Strategy)。许多成功的战略来自具体部分的实践经验。新的方法是通过不断试验、不断失败而总结出来的。这种试验和失败,甚至运气,会带来全新的竞争手段。如果对这些创新进行模仿、巩固和正式化,治理者就能通过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逐渐学会如何改进他们的战略。当然,应急战略只有在验证有效后才可能固化为正式战略或替代原先确定的战略。企业通常既存在一个计划的战略,也存在一种应急战略,而在实际中,这两种战略常常融合在一起。

从整个控制系统来看,对于预期战略而言,由于经过周详计划,包含长期目标和具体行动方案的描述,所以战略风险的来源主要是外部威胁,而来自内部因素的风险可能较小。重点在于*环境,采用预警系统察觉潜在的威胁,危机管理系统处理实际的突发威胁,而绩效评估主要评估与预期之间的差距及原因。对于应急战略而言,是企业利用机会的临时行动方式,缺乏经验和惯例可循,所以由企业内部因素引起的战略风险可能*比外部机会本身带来的风险大,重点在于控制企业员工的行为,用信念系统引导员工以正确的方式行动,用内部控制系统防范员工出现错误的机会。当然,这种区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战略控制系统与内部控制系统的关系

应急战略的第二个方面是控制组织内部产生的风险压力,这主要指员工的行为,或者说员工达到工作目标的手段。由于行为通常不像结果那样明显,尤其是有意的错误行为更难察觉,如欺骗和隐瞒,所以相对较难控制。为了避免员工的行为对战略产生风险,需要建立信念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来约束员工的行为。

情绪控制的方法有哪些2

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时刻刻保持一颗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以下是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追求内心向往的事物 工作中需要创意,但有时也会陷入困惑和烦恼。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尝试接触一些自己向往的事物。比如,我曾经因工作而犯愁,后来受到一部电视剧的启发,开始对汽车产生兴趣,并深入研究。每当感到烦恼时,我就会去4S店看车、试驾,倾听销售顾问的介绍,让自己仿佛已经拥有了高品质生活的体验。这样的经历让我感到愉悦,重新投入到工作中时,信心百倍。

二、与心爱的人交谈 找一个愿意倾听你倾诉的人,无论是爱人还是朋友,能够让你真实表达内心,释放情感。与这样的人交谈可以让你感到舒缓和释放。

三、适当释放情绪 有时候,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来释放情绪,比如和朋友一起畅饮,但务必确保安全。在释放情绪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做出损害他人或自己的行为。

四、放松心情,旅行一番 利用休假时间,进行一次休闲旅游,选择自己喜爱的景点或景区。旅行的过程中,能够放松心情,调整状态。

五、释放情感,大声痛哭一场 释放内心的压力,哭泣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尽情哭泣,让内心的痛楚得到宣泄。

六、放松心情,逛一次书店或商场 逛书店或商场可以让你放松心情,找到一些心仪的物品,也能够改善情绪。

七、享受电视剧带来的愉悦 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投入其中,忘记烦恼,感受剧情的魅力,调整心情。

八、运动释放压力 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等,可以释放压力,调整心情。

九、回顾成长历程 翻阅日记或回忆过去的成长历程,回顾自己曾经克服的困难,增强信心,调整心态。

十、给自己定下目标 在心情低落时,可以给自己定下目标,并不断提醒自己,坚持下去,这样能够增强信心,改善心情。

采访质量控制数学模型研究3

为了实现图书馆采访质量的有效控制,建立一个精细且易*作的数学模型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模型不仅能够指导采访工作的具体实施,还能根据馆藏原则和读者需求,优化购书经费的分配,确保以最少的经费购入最具价值的文献,同时促进馆藏的持续建设和优化。本文通过引入公式1和表5,参考文献2,详细探讨了这一数学模型的设计与应用。

1. 采访质量控制的重要*

采访质量控制保证了馆藏建设的有效实施,确保购入与剔除的动态平衡,从而形成具有特*和生命力的馆藏。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馆藏原则,而采访工作则是实现这些原则的重要手段。然而,现实中存在诸多挑战,如馆藏原则描述不清晰、采访书目内容不详细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采访质量的下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引入了采访质量控制数学模型,将馆藏原则量化并纳入模型计算,通过计算机辅助实现对采访质量的精准控制。

另一方面,采访质量控制还直接影响文献信息服务的质量。有效的采访可以保证馆藏与读者需求的良好匹配,避免出现大量无效的文献进入馆藏,从而提高馆藏的利用率和读者的满意度。这不仅是对购书经费的有效利用,也是避免读者流失的重要手段。

2. 采访质量控制数学模型

在介绍采访质量控制数学模型之前,我们首先界定了图书的价值概念。图书的价值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衡量,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被借次数高、而书价低的图书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指导工作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少的经费购回读者最喜欢借阅的书籍。

2.1 图书价值的构成因素

为了量化图书的价值,我们提出了八个影响因素:

被借次数:反映了图书的基本使用频率。

拒借次数:指在读者需求较大时,图书库存不足的情况。

预约次数:是借阅需求的一种替代度量。

复本量:影响到图书的可供借阅*。

读者级别:不同读者对图书的需求和价值评估有所不同。

书价:高质量和低成本的书籍对图书馆来说更具有吸引力。

入藏时间:图书进入馆藏后的时间对其使用率有一定影响。

这些因素在采访质量控制数学模型中被量化和综合考虑,以帮助图书馆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最优的采访决策。

结论

通过建立和应用采访质量控制数学模型,图书馆可以更加科学地管理其馆藏,提高文献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效控制采访成本,最大化经费利用效益。未来,随着技术和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模型有望在图书馆管理和信息服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采访质量控制数学模型不仅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动文献信息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之一。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