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学教案(优质2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展示蒲公英的图片。
请同学们描述蒲公英的外观以及相关知识。
教授学生“蒲绒降伞”一词。
在板书上记录课题。
二、初读课文
提供自读要求。
自由轻松地读两到三遍课文。
标记生字词并练习其发音。
标记自然段的序号,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读出生字词。
引导学生朗读长句。
教师与学生一同纠正读错之处。
示范朗读课文。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指定学生阅读课文。
讨论:小降落伞代表着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漂流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朗读。
展示图1,询问学生对蒲公英种子从母体飞舞出去的场景应该使用何种语气朗读。
四、作业
进行描红。
练习课文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随机抽取词语卡片让学生朗读。
提供填空练习。
二、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表达了什么。
阅读后回答问题。
理解生字词。
细读第三自然段。
自由阅读课文,思考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的话有何不同的回应。
阅读后讨论问题。
理解关键句子。
三、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
复述课文。
思考学到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词
教授生字的字形。
指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练习描红。
五、作业
阅读下列词语并列举类似的词汇。
利用“可爱”和“亲切”这两个词造句。
《蒲公英》中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 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幼儿懂得乐于助人,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
2.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感受故事的童趣。
4. 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张;磁*教具:四只蚂蚁、树叶、小船、一条大青虫、四个小伞兵;蚂蚁头饰若干(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蒲公英、青虫头饰各一个;配乐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 出示“蚂蚁”,引出主题。
1. 教师出示蚂蚁教具:“看,它是谁?”(引导幼儿说出:小蚂蚁)“你们喜欢小蚂蚁吗?”
2. 教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小蚂蚁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二) 欣赏故事《蒲公英妈妈和小蚂蚁》。
1.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
2. 教师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都有谁?”
3. 教师出示背景图,边演示教具边再次讲述故事。
4. 在讲述过程中,教师进行提问:
- 小河的对岸住着谁?
- 一阵大风吹来,小蚂蚁坐的树叶小船怎么了?
- 野地里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 蒲公英是怎样对待小蚂蚁的?
- 小蚂蚁说了些什么?蒲公英妈妈又说了些什么?
- 蒲公英妈妈为什么很感激小蚂蚁?
- 小蚂蚁是怎样回到自己家的?
-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 师生共同讨论:小蚂蚁和蒲公英为什么互相帮助? (引导幼儿说出: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乐于助人的心。)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呢? (引导幼儿结合自身经验,说出具体行为。)
活动反思:
本节课基本完成了活动目标,幼儿能够仔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并进行简单的描述,懂得乐于助人的道理。课堂环节清晰,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提问方式较为单一,重复*高。
师幼互动不足,幼儿参与度不高。
幼儿回答问题不够积极,部分幼儿缺乏自信。
个别幼儿在同伴发言时存在插话现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以上不足,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为幼儿营造更良好的学习氛围。
上一篇:关于我的课余生活三年级作文
下一篇:企业培训的关键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