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450字(汇总3篇)

| 我的文库

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其核心理念在《论语》中得以体现。尽管《论语》将人分为多种类型,但可以概括为圣人、君子、众人和小人四类。尽管圣人之道艰深难测,但君子却是我们所推崇的楷模。那么,《论语》中所推崇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呢?

首先,君子以道德高尚著称,其中包括宽容。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表达了君子胸怀坦荡,而小人则常感忧愁悲伤的道理。

论语读后感450字

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获得百姓拥护和亲和力的基础条件。商汤曾言:“如有罪,无及天下之万民;如天下之万民有罪,必以我责之。”这种胸怀广阔、宽容待人的态度赢得了*的尊重与拥护。

其次,君子以谦让为美德之一。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具备四种品德之一为谦逊。

第三,君子崇尚仁义。君子心怀大义,而小人则只在意私利。君子厌恶传播他人短处、诋毁上位者、缺乏礼节、固执任*的行为。

此外,君子不仅在德行上出众,在能力上也颇具才华。《论语·为政》中记载孔子言道:“君子不器”,意即君子不能仅凭一技之长而自满。君子应当“文质彬彬”,既文雅又朴实。

君子对待天下事务不拘泥于固定模式,而是凭借智慧和判断力,根据情理行事。君子躬行实践,以身作则,通过交友培养仁德。

在言行方面,君子不插手与自己职位无关的政务,展现了严格自律的态度。

君子在困境中能保持节*,而小人则在穷困时放纵不羁。

此外,君子追求大的信念,而不拘泥于小的名利,对名声极为重视。

综上所述,君子是一个具备高尚道德、宽容谦让、崇尚仁义、多才多艺、智慧判断、身体力行、言行一致的综合素质人格。他以宽广的胸怀对待人事,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自我,以智慧的决断对待世事,以仁义之心对待天下百姓。

论语读后感200字2

《论语》读后感

《论语》作为代表儒家文化精髓的经典,同时也是中华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以前曾听闻《论语》,但从未有机会深入阅读。直到最近我购买了一本《论语》,才真正意识到它之所以如此著名的原因。

在阅读《论语》的这几天里,我深受一句话的启发:“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所传达的意义是: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长,言行要谨慎诚实,广泛关爱他人,并亲近有仁德之人。如果有余力,就要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儒家学说中,“德”被置于“知识”之前。实际上,这种安排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即使一个人具有丰富的知识,如果缺乏道德观念,很容易将其知识用于伤害他人。相反,一个言行诚实、孝顺父母,对他人友善的人,即使知识不多,也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爱。相较于知识渊博而道德低下的人,这样的人更受人欢迎。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首先学习做人,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正如一句古语所说:“有德有才是圣人,有德无才是君子,无德无才是庸材,无德有才是小人。”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一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一方面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项链读后感450字3

玛蒂尔德是一位姿容出众的少女,却因缺乏赏识而只能在家中自怨自艾。虚荣心在她心中肆意膨胀,驱使她向朋友借来一条钻石项链。

此举揭开了玛蒂尔德悲惨命运的序幕。她不慎丢失项链,却不敢向朋友坦白,只能默默打工还债。十年后,债务归清,她终于如释重负,向朋友诉说了真相。然而,让她震惊的是,朋友告诉她项链只是一件仿制品,根本不值钱。

读到这里,不禁为玛蒂尔德的遭遇感到痛心。她完全可以将真相和盘托出,却因虚荣心选择了隐瞒,最终自食恶果。虚荣心害人至深。

实际上,虚荣心人人都有,我也并不例外。我曾热衷于穿着时尚的服装和玩弄潮流玩具,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同学的尊重和钦佩。

不顾昂贵的价格,我屡次央求父母为我购买。他们疼爱我,甘愿省吃俭用,用辛苦赚来的钱满足我的虚荣心。然而,这些物品并非必需品,只是我用来炫耀的工具。

衣服刚穿不久,但款式不合时宜就弃之不用;玩具玩了几次,觉得无趣便丢在一旁。这是何等的浪费。

从今以后,我决心克制自己的虚荣心,不再为其挥霍金钱。我不想让父母再过清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