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作文(通用3篇)
烟花三月,我和孟兄骑马来到常去的黄鹤楼。今日孟兄西下扬州,我备了美酒佳肴为他饯行。
登上黄鹤楼,我们在一处靠窗的桌旁坐下,边喝美酒,边享用美食。微风习习,吹动衣衫。放下酒杯,我们来到窗前,眺望窗外。只见烟花般灿烂的花海迎风招展,江面波光粼粼,蓝天上鸟儿自由飞翔。如此美景,令我们诗兴大发,饮酒作对,佳句频出。兴致高涨之时,我们畅谈心事、抱负与理想,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眼看日头西斜,孟兄不得不离开了。我们只能再喝最后一杯酒。我起身,一手持壶,一手拿杯,缓缓为孟兄斟满,也为自己倒了一杯。我们举杯,孟兄感慨道:“哎!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来!让我俩干了这一杯。”说完,我们一饮而尽。孟兄背起行囊,说:“贤弟,我要走了。”“我再送你一程吧!”我说。
我们携手走在林荫小道,春*盎然。绿油油的草地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路边的树枝吐出嫩绿的新芽。风儿吹过,江面波光粼粼,鸟儿在我们身后追逐歌唱,仿佛在为孟兄送别。然而,如此美景也无法驱散我们心中的离愁,我们一路默默无语。
来到江边,船已经等候多时。孟兄刚想登船,我一把拉住他,说:“这一别,不知何日重逢。祝你一路顺风,平平安安。”孟兄感激地说:“我们一定会再见面的。”他踏上船,站在船头,我们四目相对。他握住我的手,说:“再见了!”船夫划起桨,船缓缓驶离岸边。孟兄站在船头,不断向我挥手,我也挥着手,默默为他祝福。船越行越远,消失在水天相接处,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影子。近处,波浪一层一层地向岸边涌来,水中倒映着鱼儿的影子;远处,江面波光闪耀,江水滚滚东流。
我呆呆地站在江边,久久不愿离去。望着远去的江水,我吟出一首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参考2
教学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诵读。此诗是历来传颂的名篇,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恋之情,也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景。
教学目标:
认读“鹤、浩、故、辞、州、唯”这六个字。
能够感情饱满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诗文。
理解诗歌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境,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导语:*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诗歌是璀璨的明珠之一。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诞生了众多优秀的诗人,其中包括李白。你们知道李白吗?他被称为“诗仙”,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诗题,注意“鹤、浩”的正确读音。
读完诗题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确保发音正确。
进行检查读和赛读,教师重点指导多音字“长”的读音。
三、自主感悟,引导品析
导语:黄鹤楼是一处名胜古迹,传说中仙人曾在此地乘鹤升天,而今两位诗人在此告别,更增添了诗情画意。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吧!
进行个*化阅读,感悟诗意。
自由阅读,并通过图画想象诗中的情景。
合作交流,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1) 通过图景引导学习第1、第2两行诗。 老师:扬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繁华的地方,在二月这个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想象一下“烟花三月”的场景是怎样的? 指名学生发表想法,老师指导朗读,并使用课件展示烟花绽放的扬州城景象。 老师解释诗意: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诗人与好友在黄鹤楼告别,乘船前往繁华的扬州城。扬州城中,春意盎然,百花争艳,生机勃勃,诗人对这座城市充满向往之情。 学生练习朗读,并相互评价。 (2) 通过图景引导学习第3、第4两行诗。 老师:在这时,江面上只有一艘船,是不是只有孟浩然一人乘船?为什么只看到“孤帆”?使用课件展示长江上一帆风顺的景象。 老师解释诗意:诗人站在黄鹤楼边送别,只能看到友人乘船离去,帆挂风中。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水天之间,最后消失在视线尽头。诗人目送着船影渐行渐远,将自己的情感随着江水送给友人,陪伴着他的船只向目的地驶去。 学生练习朗读,并相互评价。 老师引导学生表演诗中友人相互告别的场景。
四、反复诵读,升华情感 老师:相见时难,别亦难。现在,让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吧!
进行各种方式的诵读,学生练习全诗朗读,小组进行赛读比较。
老师进行范读,配以古筝曲《阳关三叠》,学生挑战,实时评价。
学生吟唱古诗,以笛子伴奏。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推荐高适的送别诗,进一步体会送别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3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古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本节课以“送”字贯穿全文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通过朗读、想象、合作、表达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注释、网络资源、朗读、想象等方法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了解同学们背诵过许多古诗,你们知道著名诗人李白吗?他有几个名字?
2.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诗仙李白的诗作,你能背诵其中一首吗?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丰富的情感。李白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广交朋友的诗人,他与孟浩然、王维、杜甫、贺知章、王昌龄都是好友。今天,我们将通过李白的诗作再次感受他与孟浩然之间深厚的友谊。
3.齐读诗题。
二、读诗题
1.“送”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从诗题中我们可以推断出些什么?
2.齐读诗题。
三、阅读诗文、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诗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读准字音并通读句子,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来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你们都理解了吗?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注释,我提供的关键词以及网址,查找相关资料来理解诗句的含义。先完成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3.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老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1)“西辞”是什么意思?大家可以查看地图,了解黄鹤楼与杨州的位置关系,明白了吗?
(2)“下”的意思是长江水自西向东顺流而下,“到、去”的意思。
(3)何为“烟花三月”?你们有兴趣了解吗?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扬州三月的图片,你们看看还能用什么词来描绘扬州的烟花三月呢?(展示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