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九册《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实用3篇)

| 我的文库

课时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掌握“蔽”、“慎”等7个生字,能够书写“蔽、搜”等13个生字,正确理解“慎重、搜索、随遇而安”等词语的含义。

人教第九册《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能够正确、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的“住宅”是如何建造的,激发对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积累优美的词句,理解作者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具体事物。

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搜集关于蟋蟀生活习*和特点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放大的蟋蟀图片。每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教师展示蟋蟀的图片:“大家认识这位小家伙吗?” 教师板书:“蟋蟀”

“尽管它个头不大,但它却广受欢迎,是家喻户晓的小生物。你知道它身上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本领吗?” (好斗、唱歌、建造住宅) 教师板书:“住宅”

“今天,我们将跟随课文的作者一起,探访蟋蟀的住宅,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独特之处。”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听完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想亲眼见识一下呢?请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⑴ 准确发音,通顺句子。 ⑵ 读时思考: 蟋蟀的住宅是怎样的?

学生试读。

检查自学情况: ⑴ 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吗?指定学生读相关段落。 ⑵ 教师展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正音、巩固记忆: 慎(shèn)重选择(zé)洞穴(xué) 隧(suì)道 挖掘(jué)倾(qīng)斜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述了蟋蟀住宅的哪些方面? (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挖掘过程)

找出相应段落。

指定学生朗读蟋蟀选择住址的段落: (第2段) ⑴ 板书:“随遇而安”,大家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 ⑵ 随遇而安,从字面意思看是什么意思? (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安顿下来。) ⑶ 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请标出关键词语: 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 蟋蟀:慎重选择,不随遇而安 ⑷ 读完这段,你对蟋蟀有了好感吗?是哪些词让你喜欢它? (不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如果你是蟋蟀,当天下雨时,看到其他昆虫还在奔波寻找住宅,而自己已有一个完美的住宅,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自豪、骄傲) ⑸ 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段: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节课再深入研究。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指定学生读生字、新词。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字: ⑴ 强调指导: 蔽、毫、抛。 ⑵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指定学生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蟋蟀在选择住宅时,不是随便安顿,而是非常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走进蟋蟀的住宅,看看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深化理解

自由阅读第3至第6段,用横线标出住宅的特点,并思考用一个词概括:

反馈交流,并指定在黑板上记录: (向阳、倾斜、隐蔽、隧道样、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竟有如此多的特点,难怪它如此出名!”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现在,我们来扮演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的住宅设计一张剖面图!” (将学生绘制的图贴在黑板上。)

“你如何评价蟋蟀的住宅?请带着赞赏的语气朗读第3至第6段。”

三、转换角*,练习表达

“现在,你们是蟋蟀工程师,准备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准备好,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造住宅,它有哪些特点!”

学生准备后进行自由发言。

有感情地朗读第5和第6段。

四、学习挖掘部分,体验蟋蟀的辛苦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了吗?” (因为它只依靠简单的挖掘工具!)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2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优化方案

一、 教学目标再定位,突出语文要素

原目标存在问题:

目标描述不够具体,例如“积累好词佳句”缺乏指向*。

对语文要素的渗透不够,例如“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表达方法”较为笼统。

优化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蔽”、“慎”等7个生字,会写“蔽、搜”等13个生字。

正确理解“慎重、搜索、随遇而安”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图片、合作讨论等方式,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

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准确的动词、形容词等,使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生物的奇妙。

学习蟋蟀不辞劳苦、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 教学过程再设计,注重深度学习

原教学设计存在问题:

教学环节设计较为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不足。

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缺乏对重点段落和词句的品析。

未能有效利用图片、资料等资源,拓展学生视野。

优化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播放蟋蟀鸣叫的音频,引导学生说出听到的声音,并提问:你们对蟋蟀有哪些了解?

2. 出示蟋蟀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蟋蟀的外形特征,并思考:蟋蟀的家是什么样的呢?

(设计意图: 从听觉和视觉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出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词。

2. 利用多种方式检查朗读情况,并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

开火车读生字词。

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重点讲解“慎、隧、倾”等易错字的读音和书写。

3.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概括: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是如何建造住宅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三) 聚焦“选址”,探究特点

1. 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

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宅的?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蟋蟀选择住宅很“慎重”?

2.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句,例如:

“不肯随遇而安”

“干燥的地方”

“向阳的地方”

“十分慎重”

“一点一点地”

3. 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例如:

“不肯”写出了蟋蟀对住宅环境的执着追求。

“干燥”“向阳”说明蟋蟀对住宅环境的要求很高。

“十分”“一点一点” 写出了蟋蟀选择住宅的细致和谨慎。

4.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蟋蟀要如此慎重地选择住宅?

5.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宅,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后代。

(设计意图: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析,引导学生体会蟋蟀选择住宅的“慎重”,并深入思考其原因,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

(四) 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1. 抄写本课生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 观察你周围的小动物,它们是怎样选择住处的?

(设计意图: 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 听写生字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蟋蟀是怎样选择住宅的?

(二) 研读课文,探究住宅特点

1. 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句子,用“ ”圈出表示住宅特点的词语。

2.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关键词:

向阳 倾斜 隐蔽

隧道 弯曲

九寸深 一尺宽

平台 光滑 简朴 清洁 干燥 卫生

3.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将关键词与图片内容对应起来,更直观地感受蟋蟀住宅的特点。

4.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特点对蟋蟀有什么好处?

5. 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交流,例如:

“向阳”可以使住宅温暖干燥。

“倾斜”可以防止雨水灌入。

“隐蔽”可以躲避天敌的攻击。

“平台”方便进出和观察周围环境。

“光滑”可以防止泥土坍塌。

6.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例如:

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例如“向阳”“倾斜”“隐蔽”等,准确地说明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例如“像母亲的手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住宅的形状。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知蟋蟀住宅的特点,并深入思考其作用,体会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说明的表达方法。)

(三) 学习挖掘,感悟工作艰苦

1. 过渡:我们了解到蟋蟀的住宅有很多优点,那么蟋蟀是如何建造它的“豪宅”的呢?

2. 学生自由朗读7-9自然段,思考:

蟋蟀是用什么工具建造住宅的?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建造住宅很辛苦?

3.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句,例如:

“用它强壮有力的'工具'”

“前足”

“搬掉”“推”“抛”

4. 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例如:

“工具”一词用了引号,表达了一种幽默的效果,突出了蟋蟀挖掘工具的简陋。

“搬”“推”“抛”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蟋蟀挖掘住宅的动作,突出了蟋蟀建造住宅的不易。

5.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6.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蟋蟀用简陋的工具,经过不懈的努力,建造了舒适安全的住宅,所以说它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体会蟋蟀建造住宅的艰辛,感受蟋蟀不辞劳苦、精益求精的精神。)

(四) 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 播放有关蟋蟀生活习*的视频,例如蟋蟀的鸣叫、打斗、繁殖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更多有关蟋蟀的知识。

3.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像蟋蟀这样的小动物?

(设计意图: 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生命。)

1.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2.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一写它的住宅。

(设计意图: 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将学习迁移到写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 教学评价多元化

原教学评价存在问题:

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依靠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

评价内容局限于知识的掌握,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的关注。

优化评价方式:

课堂观察: 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表达的流畅*等方面。

作品评价: 对学生的朗读、绘画、写作等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其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达,以及表达的效果如何。

自评与互评: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优化评价内容:

知识掌握: 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问题,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 学生是否对自然界产生了兴趣,是否对蟋蟀产生了敬佩之情,是否树立了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总而言之,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优化后的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学习,并注重语文要素的渗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3

探索蟋蟀的住宅:一堂生动的自然观察课

本文旨在通过探索蟋蟀的住宅建造过程,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认识并掌握7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3个生字,熟练读写诸如“住宅”、“随遇而安”、“柔弱”、“毫不可惜”等词语。

能够正确、流利并带有情感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激发对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通过阅读理解体会“随遇而安”、“伟大的工程”等表达,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生动和形象的语言描绘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随遇而安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自然界的兴趣,尊重和欣赏动物的劳动和智慧。

教学重点与准备

本次课程的重点在于了解蟋蟀的住宅建造过程,并通过重要语句体会蟋蟀不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特点。教学准备包括学生查阅有关蟋蟀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与时间安排

本课程预计耗时两课时,主要分为以下步骤:

第一课时

1. 图片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展示蟋蟀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蟋蟀及其特点,如唱歌和斗蛐蛐。

引出课题:“蟋蟀的住宅”。

2.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学生根据课题探索蟋蟀的住宅特点,学习相关生字。

3. 回读课题,激发探究意识

比较蟋蟀与其他昆虫的住处,探讨为何称之为“住宅”。

分析课文中关于“随遇而安”的句子及其意义。

4. 再读课文,感情逐步升华

通过课文理解蟋蟀的勤劳和永不满足精神。

第二课时

1. 复习引入

听写生字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引出蟋蟀住宅的具体特点,进入课文深度阅读。

2. 精读3~6自然段

深入探讨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其“伟大的工程”。

3. 探寻建宅过程,体会蟋蟀的辛勤工作

通过阅读7~9自然段,理解蟋蟀扒、搬、踏、推等建造住宅的过程及其辛苦。

学生用第一人称夸赞蟋蟀的住宅,画出自己心中的蟋蟀住宅。

思考蟋蟀的精神特点,并展示对其的学习态度。

板书设计

向阳、隐蔽、干燥

外观特点:弯曲、有门、有平台

内部特点:光滑、平整、简朴

建造过程:扒、搬、踏、推

不断修整:加深加阔

通过这样一堂课程,学生不仅学习了关于蟋蟀的生活习*和建造技巧,还培养了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观察力,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态度。这种综合*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