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教案(实用3篇)

| 我的文库

以“画画好伙伴”为例,探讨初中美术肖像画教学

引言: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引导他们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肖像画作为美术创作的重要形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对人物情感的捕捉能力。本文以“画画好伙伴”为例,探讨初中美术肖像画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创作水平。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敲门砖。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画画好伙伴”一课中,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人物入手,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1.1 以“他/她是谁”游戏导入

教师可以准备几张学生熟悉的人物照片,如明星、运动员、动漫人物等,通过“他/她是谁”的游戏,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特征,并尝试用语言描述。例如,教师展示一张成龙的照片,引导学生说出:“他是成龙,他的鼻子很大,眉毛很浓,表情很夸张。” 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1.2 以“我的好伙伴”话题导入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朋友和友谊充满憧憬,教师可以从“我的好伙伴”话题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好伙伴的外貌特征。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的好伙伴是谁?他/她长什么样子?有哪些特征让你印象深刻?” 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可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增进友谊,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肖像画创作积累素材。

二、 观察分析,掌握技巧

肖像画的创作,离不开对人物外貌特征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形体到神态,逐步深入地观察和分析人物特征,并掌握相应的绘画技巧。

2.1 分析头部结构,把握比例关系

头部是人物肖像的关键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头部的基本结构,包括颅骨、肌肉和五官的形状、位置和比例关系。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以及不同角度下头部形状的变化规律。

2.2 观察五官特征,捕捉神态表情

五官是人物表情的窗口,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五官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用线条和明暗关系表现人物的神态表情。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表情下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表现喜怒哀乐等不同表情的绘画技巧。

2.3 分析发型特点,体现人物个*

发型是人物外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发型能够体现人物不同的*格特点和精神面貌。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发型的特点,如长短、曲直、颜*等,并尝试用不同的线条和笔触表现头发的质感和层次感。

三、 多元创作,彰显个*

美术创作鼓励个*表达,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尝试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肖像作品。

3.1 尝试不同工具,拓展表现手法

除了传统的铅笔和素描纸,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使用水彩笔、彩铅、油画棒等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创作,体验不同工具带来的不同绘画效果。例如,使用水彩笔可以表现人物皮肤的细腻质感,使用油画棒可以表现头发的光泽和层次感。

3.2 鼓励个*表达,创作主题作品

在掌握了基本的肖像画技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创作主题鲜明、个*突出的肖像作品。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创作“我的好朋友”、“我的偶像”、“我心中的英雄”等主题作品,并将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创作心得和体会。

3.3 融合多种元素,丰富画面内容

为了使肖像画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画面中融入其他元素,如背景、道具、服装等,丰富画面内容,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例如,可以在人物肖像的背景中添加与人物相关的场景或元素,或者为人物设计具有个*化的服装和配饰。

四、 评价激励,促进发展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4.1 开展互评自评,促进共同进步

4.2 举办作品展览,分享创作喜悦

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感受创作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在展览中,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和社区人士参观,并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和奖励。

4.3 关注个体差异,鼓励个*发展

每个学生的*格特点、兴趣爱好和艺术天赋都不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和特长。例如,对于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挑战更高难度的创作,对于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则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结语:

初中美术肖像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教师应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艺术,并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作品。

初中美术教案2

教材分析:《触摸美丽》是一门设计与应用类的课程,与八年级下册的《五角星》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了“触摸美丽”教学单元。尽管两者都探讨了材料及形式美的主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五角星》更侧重于描绘材质的肌理与质感,而《触摸美丽》则更注重通过直接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来进行造型,探索材料形式美的表现技巧。理解和把握这些差异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有助于教师建立全面的单元教学观念。

教材通过展示不同材质的特*,如金属、木材、毛绒、石头、牛仔布等,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它们各自的美感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装饰作品中不同材质的运用,进一步理解材料在视觉美感上的表现。教材设计了多种活动,如利用不同材质进行绘画改造和制作装饰作品,帮助学生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材料创造精美的艺术品。

教学内容还包括提供各种材质的图片、装饰作品示例以及材料加工和处理的图示,通过具象绘画与改制装饰作品的对比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作业设置灵活,鼓励学生主导选择材料并合作完成装饰作品,不受形式和加工方法的限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明确,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体验材料的肌理与质感特*,增强他们对形式美感的理解。学生将能够选择并应用自己喜好的自然材质,制作相对简单的装饰作品,并通过合作学习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教学思路建议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不同材质和制作装饰作品的主要工具,这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和提高实际*作能力。评价与建议部分包括关注学生是否能感受和表现材质美感,并通过多维度评价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总体来说,《触摸美丽》教材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材料与形式美的丰富机会,旨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潜力。

关于校本课程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写字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文字,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目标 1、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习惯:保持坐姿端正,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正直,双脚平放。正确姿势对写字及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2、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见偏旁部首。 3、了解古代书法家的故事,激发学习书法的兴趣。 4、对书写提出“规范端正、整洁美观”的要求。 5、学习章法布局,尝试完整作品的书写。

三、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1、七年级教学内容安排 2、八年级教学内容安排

四、书法校本课程中的书写训练要求 教师需依据校本教材教学,每周安排一课时,完成作业两页。平时作业可参考语文同步训练,并落实每日一练。

五、教学措施 通过组织校内外书法比赛和书法活动,提供锻炼机会,如现场书法比赛、书法展览等。让学生通过抄写专栏、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才华,培养竞争意识和优良品质。

六、书法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安排 20xx年9月: 1、安排课程表,确定班级,明确教学要求 2、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 3、公开讲授研究课(王景、汪建斌) 4、组织第五届硬笔书法比赛 5、制定毛笔书法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6、迎接市级课题开题评估

20xx年10月: 开展“教育观察方法”专题研讨活动

20xx年11月: 开展第二轮书法教育专题教学活动: 专业课:王景、余国鸿、汪建斌、段诗文 文化课:胡俊玲、占才勇、彭正* 活动课:张勇、叶大俊、王新春

20xx年12月: 1、组织书法作品参观活动 2、组织古代书法作品欣赏教学活动 3、公开讲授研究课(段诗文、王景、余国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