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实用3篇)

| 我的文库

与忠诚善良同行,为英雄战象送行

一、 情感铺垫,引出“战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实用3篇)

孩子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那篇《与象共舞》吗?(板书:象)说一说大象都能为人们干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引出“战象”的概念)

(板书:战) 是啊,在古代,象不仅是人类的朋友,更是勇敢的战士!它们被称为“战象”。关于战象,课前你都收集了哪些资料?和大家说一说吧。

(学生分享资料)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第23课,一起去认识这头经历过战斗洗礼的 最后一头战象 ,(板书:最后一头)齐读课题。

二、 初读感知,走进战象世界

1. 默读思考,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交流汇报,训练概括能力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示例:

学生1: 课文讲了一头战象在战争结束后回到了家乡,最后安静地死去的故事。

教师: 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吗?

学生2: 课文讲了一头叫嘎羧的战象,它在*战争中活了下来,后来回到了家乡,最后死去了。

教师: 说得不错,还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学生3: 课文讲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回到了家乡,回忆了战斗的岁月,最后安静地死去的故事。

教师: 很好!同学们概括得越来越准确了。谁能再简洁一些?

学生4: 文章主要讲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的尽头,回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最后选择了自我终结,安静地死去的故事。

3. 初步 impressions,感受战象品质

结合刚才的初读,结合你的课前预习,谁来说一说这头战象初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忠诚)

三、 研读赏析,情感升华

1. 细读文本,标记关键词句

文章的哪些重点语句让你对嘎羧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批画边体会,同桌两个人都批画好了可以小声地交流。(5分钟)

2. 交流分享,深入体会战象情感

(1)聚焦“象鞍”,体会嘎羧对战斗岁月的怀念

学生1: 我从“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着,像是在跟我说话,久久地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嘎羧对战斗岁月的怀念。

教师: “一下子”“久久地”这两个词用得真好!你能结合课文来具体说一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吗?(板书:一下子、久久)

学生2: 嘎羧见到象鞍之前,可能很兴奋, 但是它一见到象鞍,“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说明它对这个曾经陪伴它战斗过的象鞍有着特殊的感情。 “久久地摩挲着”,说明它舍不得离开象鞍, 它在回忆那段峥嵘岁月。

教师: 说得真好!正是因为这象鞍与它一同经历了战斗的洗礼,所以在它见到象鞍之后它才一下子安静下来,它才久久地摩挲着,如果去掉这两个词表达的情感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出示大屏幕:没有“一下子”和“久久地”的句子)自己读一读,谁来说?

学生3: 去掉这两个词后,句子就显得平淡了, 没有了那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我们也无法体会到嘎羧对战斗岁月的怀念之情了。

教师: 是啊,我们从这些重点词当中真切地体会到了嘎羧对象鞍的怀念,这是一头战象积淀在心中深沉的情感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这种体会练读这段话,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变颜*的词和加点的词。

(2)聚焦“凝望”“亲吻”“吼叫”,感受嘎羧对战场的眷恋

学生4: 我从“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地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嘎羧对战场的眷恋。 (板书:久久凝望)

教师: 站在这它曾经浴血奋战过的战场,嘎羧仿佛能看到什么?

学生5: 它一定是看到了当年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场面, 看到了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们, 所以才会久久地凝望着江面。

学生6: 我还从“它亲了又亲,许久,才昂起头来”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嘎羧对战场的眷恋。(板书:亲了又亲)

教师: 它为什么会对这块礁石亲了又亲?

学生7: 这块礁石一定是它当年战斗时经常看到的地方, 也许曾经有它的战友为了保护它而倒在了这块礁石旁, 所以它才会对这块礁石如此亲近。这块礁石一定是深深印在它脑海之中的。

学生8: 我还从“嘎羧仰天长啸,声音 mournful 而又雄壮”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嘎羧对逝去战友的怀念。(板书:吼叫)

教师: 文章不止一处写了嘎羧的吼叫,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也写了吼叫?(出示大屏幕:三次描写嘎羧吼叫的句子)想想这三次嘎羧都在叫什么?(学生答:第一次是见到象鞍时的激动;第二次是回到战场时的悲伤。)两次感情一样吗?那此时此刻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又会吼叫什么呢?(学生答:它在怀念逝去的战友,在告别这片曾经战斗过的土地。)

(3)聚焦“自埋”,感受嘎羧坦然面对死亡

学生9: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们界定的地方去,它知道有我的*。” (板书:自埋)

教师: 它就这样一直挖着挖着,一直到东方吐白,我和波农丁才走到坑边查看,我们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大屏幕:描写嘎羧在“百象冢”旁挖坑的句子)

学生10: 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深坑, 坑里是嘎羧巨大的身躯, 它静静地躺在里面, 仿佛睡着了一样。我感到很悲伤, 也很震撼, 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 此时嘎羧再次凝望着天空它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11: 它可能会想起自己曾经战斗的岁月, 想起那些逝去的战友, 它知道自己已经老了, 不能再为人类战斗了, 所以它选择了这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回到“百象冢”, 与它的祖先们待在一起。

教师: 有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就让我们再看嘎羧一眼:土坑约……

学生12: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嘎羧的身体已经死亡,但它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它没有忘记自己是战斗的英雄,所以它选择埋葬自己,而不是被*杀。

(4)升华情感,体会战象精神的伟大

四、 积累拓展,表达对战象的敬意

正是这头战象感动了作者,此时也感动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大家,假如你现在就站在“百象冢”前你会对它说上一句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我想如果嘎羧听到你们的赞扬和祝福一定会安息的!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第2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对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的深度解读与拓展

一、 教材分析部分:

1. 对文本解读的深化:

主题升华: 教材分析准确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即“悲壮、感人、发人深省”。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歌颂了嘎羧怎样的高尚情怀? (忠诚、勇敢、善良、热爱和平…) ,并结合时代背景,探讨作品的现实意义,例如对战争与和平的反思,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等等。

人物形象分析: 除了对嘎羧形象的分析,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其他的角*,例如村民、波农丁,分析他们与嘎羧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各自的人物特点。

写作手法赏析: 教材分析中提到了“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充满深情的笔触”等写作特点,可以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例如比喻、拟人、环境描写等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是如何将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具体的。

2. 对学情的把握:

教材分析中提到“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这体现了对学情的关注。

可以进一步思考: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如何?他们对动物小说有哪些阅读经验?针对这些特点,如何设计更具针对*和趣味*的教学活动?

二、 教学目标部分:

1. 目标的全面*和层次*:

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

可以进一步细化目标,例如:在知识与技能方面,除了识字写字,还可以增加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可以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运用。

2. 目标的具体*和可*作*:

教学目标中的一些表述可以更加具体,例如“感悟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可以具体为“通过嘎羧的哪些行为,你能感受到它的善良和忠诚?”

还可以设定一些可量化的指标,例如“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人物的情感”。

三、 教学重难点部分:

1. 重难点的突出:

教学重难点设置合理,抓住了文章的关键和学生的学习难点。

2. 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可以进一步思考:针对这些重难点,可以采用哪些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角*扮演、情景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对比阅读、拓展阅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四、 教学流程部分:

1. 教学环节的安排:

2. 教学活动的設計:

导入环节的设计新颖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品读环节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人物的情感,但可以更加丰富多样,例如:

增加互动环节: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例如:分组讨论、角*扮演、问答游戏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可以结合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例如播放战象的纪录片片段,播放舒缓或悲壮的背景音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拓展延伸: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阅读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或者查阅有关战象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3. 教学语言的运用:

教师的教学语言清晰准确,富有亲和力。

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语言的艺术*,例如: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3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神秘的动物世界,感人的一段故事!

嘎羧,*战争后唯一幸存的战象,26载的岁月催它年迈,知道自己大限已近,它重披当年的战鞍,告别村寨,来到昔日战场凭吊,又来到战友们的百象冢,自掘坟墓,庄严地将自己埋葬。课文以嘎羧行为为线索,语言细腻传神,场面生动感人,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晰,是沈石溪动物小说具有代表*的作品。

这篇课文近2000字,学生阅读时,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体会动物内心世界,感悟动物情感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文本特点和学情,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下几点: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落实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的要求。

从整体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抓重点情节开展学习活动,重视体验和感悟,发挥朗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长文短教。

注重课内外结合,进行拓展阅读,初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一、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对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板块一)

导入:1943年,日寇侵占我国云南边陲,*战士奋起反击。有一群特殊的士兵,它们破城门、踏敌*,勇猛无敌,它们就是“战象”。战斗结束后,我们的八十头战象也倒在了血泊之中。在人们清理这些战象尸体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头受了重伤的公象还活着,这就是“最后一头战象”。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同步在笔记本上书写课题。

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提炼主要情节,教师板书。

依据主要情节,概括主要内容。

总结:抓住主要情节来概括主要内容是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 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板块二)

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学生自学

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聚焦语句:“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读出画面,指导读出情感,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第二部分:学习“再回战场”

聚焦语句:“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发现写法,读出情感,对比朗读,体会情感

小结:26个春秋,9000多个日日夜夜,再次回到战场嘎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也让我们心潮激荡。

第三部分:略读“光荣归去”

聚焦语句:“土坑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朗读出情感

(三) 回顾文章整体,总结写作方法(板块三)

出示三段话

体会精神:嘎羧逝去了,但我相信它在生命弥留之际的壮举会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中,它留下的是什么呢?

发现写作方法

小结:动物没有人类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是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嘎羧就像一位战士,深深震撼着我们。

【设计意图:回归整体,感悟战象精神,发现本篇动物小说的特点。】

(四) 拓展课外阅读,体会表达特点(板块四)

教师出示作者的话:“美好的情感并非人类专有,在特定环境下,许多动物也会表现出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怀。这种情怀震撼心灵,涤荡灵魂。”

【教学结束】

这样的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阅读和感悟能力,并激发对动物情感的思考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