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教学设计(热门3篇)

| 我的文库

《苹果》是一首旋律简单、歌词易记的歌曲。考虑到苹果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孩子们对它也非常熟悉,因此通过图片和实物的辅助,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词内容。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创设了一个苹果园的情景,用“开汽车去果园”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活动。音乐声中,孩子们“开车”到了“苹果园”。

我首先展示了一个苹果实物,让孩子们描述这是什么水果、它的形状和颜*,并询问他们苹果是在哪里长的。通过这个问题,孩子们了解到苹果树的高大和采摘的方式。我还引导他们讨论摘苹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一个一个摘、轻轻地采摘、放进篮子里等。

《苹果》教学设计(热门3篇)

在创编动作时,我根据第一句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问孩子们:“苹果长在哪里呀?”孩子们立刻指向空中。接着,我引导他们想象如何摘苹果,孩子们的创意让我非常惊喜,有的模仿摘苹果并放进口袋,有的用手做成篮子来装苹果。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很快融入到我们设置的情境中。

通过活动的实施,我观察到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歌词,还在描述苹果的数量时理解了“1”和“许多”等概念,各领域内容整合得很自然。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孩子们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唱歌,活动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既简单又易懂,孩子们跟随老师一步一步地唱、做,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到非常快乐。

 

第2篇:《苹果》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将十个苹果贴成10的形状) 师: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今年苹果大丰收,我也摘了些回来。看,这堆苹果有点多,你们猜猜看,大概有多少个?我们来数数吧。

二、感受新知 1、动手*作 师:现在,我想把这10个苹果分成两堆,每堆有几个呢?谁可以来帮帮我? 点两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法。 师:同学们都很积极想帮我分苹果。让我们用手中的小棒来试试,看看谁能想到最多的分法。

2、学生汇报分组情况 学生们分享他们的分法,老师在电脑上展示学生们的不同分法。

3、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分组 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方法,有些相同,还有些新颖的方法没有被发现。现在我来教大家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确保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就像这样分。 师:第一堆放一个苹果,第二堆放九个苹果(用小棒演示)。 根据这种分法,你们能说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写在黑板上: 1 + 9 = 10,9 + 1 = 10,10 - 9 = 1,10 - 1 = 9 2 + 8 = 10,8 + 2 = 10,10 - 2 = 8,10 - 8 = 2 ...

4、凑十歌 师:通过刚才的分苹果,我们知道了1和9组成十,2和8,3和7,4和6,5和5也组成十。我们可以用一首简单的歌来帮助我们记忆: 出示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学生们一起读,自由读,帮助记住这些。

5、对数游戏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数学游戏。我会出示一张数学卡片,你们用手指表示的数字和我出示的数字加起来等于10。比如我出示2,你出示8,那么2和8就组成10。

三、巩固练习 (1)连线 (2)摘苹果 (3)猜电话号码 师:数学无处不在,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和本子,把我出示的每张算数卡片上的数字记下来。记得要按顺序写下,这些数字非常重要,不要记错。(这些数字连起来就是我的电话号码。)

 

第3篇:《苹果 》教学设计

一、 激趣导入,可以更具吸引力

原设计中以演示苹果落地的方式导入,虽然直观,但稍显平淡,难以激发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建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改进:

1. 创设悬念,引发思考: 可以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宇航员在太空中漂浮,然后抛出一个物体,物体并没有像在地球上一样落下,而是漂浮在空中。抛出问题:为什么在太空中物体不会落下?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学习。

2.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可以讲述牛顿因为苹果落地而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并结合图片或动画,将故事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3. 实验导入,直观体验: 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重量、不同材质的物体,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抛落实验,观察物体的下落状态,并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都会落到地面上?

二、 初读课文,重在朗读指导

原设计中对朗读的指导不够细致,建议可以针对课文的不同内容和情感基调,进行更有针对*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

1. 分角*朗读: 可以将课文中的对话部分设计成分角*朗读,比如让学生分别扮演牛顿和他的朋友,通过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使朗读更加生动有趣。

2. 创设情境朗读: 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比如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坐在苹果树下的牛顿,带着好奇和疑问来朗读牛顿的思考过程,从而更好地体会牛顿发现问题的敏锐观察力和积极思考的态度。

3. 加入动作和表情: 可以鼓励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动作和表情,比如在朗读“牛顿想:为什么苹果熟了要落到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这句话时,可以用手比划苹果落地的动作,并做出思考的表情,使朗读更加形象生动。

三、 学习课文,注重深度探究

原设计中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较为简单,缺乏深度探究,建议可以设计一些更具启发*和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万有引力的理解。

1. 引导学生分析“习以为常”和“好奇”: 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对苹果落地习以为常?牛顿的好奇心体现在哪里?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发?

2. 深入探究牛顿的研究过程: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牛顿是如何通过“反复观察”和“专心研究”最终发现万有引力的?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探究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

3. 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万有引力定律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体现?比如,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人造卫星的发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等等。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将这些现象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万有引力的普遍*和重要*。

4. 开展科学小实验: 可以设计一些与万有引力相关的科学小实验,比如,用磁铁吸引铁屑,模拟地球引力吸引苹果;用*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感受地球引力的大小等等。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万有引力的存在,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 深化主题,拓展写作思路

原设计中对写作的指导较为简单,建议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更具体、更有趣的写作话题,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1. 续写故事: 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之后的故事,比如,牛顿是如何将他的发现应用到科学研究中,以及他的发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等等。

2. 写观察日记: 可以鼓励学生学习牛顿善于观察的精神,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过程、发现和思考,体会观察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3. 写科学幻想作文: 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以“万有引力”为主题,写一篇科学幻想作文,比如,未来世界的人们如何利用万有引力进行星际旅行,或者发明出可以控制万有引力的装置等等。

五、 布置作业,体现层次*和趣味*

原设计中的作业较为单一,建议可以设计一些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基础*作业: 可以设计一些基础*的作业,比如,抄写生字词语,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等等,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探究*作业: 可以设计一些探究*的作业,比如,查阅资料,了解牛顿的生平事迹和科学贡献;采访家长或老师,了解万有引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创造*作业: 可以设计一些创造*的作业,比如,制作与万有引力相关的科普手抄报,或者设计一个关于万有引力的科学小游戏等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